张岱听到武惠妃悲声,一时间也哭得更加悲痛起来。
牛贵儿等侍者见状纷纷入前劝解,两人才各自收起了哭声。
感情上的共鸣容易让人生出亲近之感,虽然并没有往来太久,但武惠妃再望向张岱的眼神也变得更柔和,又开口说道:“往事俱已,而今你姨母户下也有儿女成人,只是他们仍然欠缺几年人事的磨练,远比你要稚嫩无知得多,你这表兄也要记得扶掖少类啊!”
张岱连忙又顿首应是,别管日后如何相处,在这感性时刻就得给足情绪价值:“过往不知母性为何,而今知矣!
姨母赐我以厚恩,我自报弟、妹以甘霖。
敢有疏远不及,伦理不容!”
这回答让武惠妃十分的满意,得知张岱做挽郎入宫后还没来得及用餐,连忙让人进奉餐食,姨甥两便在这殿内一边进食一边闲聊。
聊天中,张岱也讲起了那飞钱的事情,并表示请武惠妃也参与进来分一杯羹,武惠妃对此却热情不大,只是摆手笑语道:“我今在深宫中,又无用钱处,用度也不乏,外间亲属偶有进奉都多数退回,倒也不必贪取你们少辈的事利。”
“说来惭愧,此是渤海公传达圣人之意,孩儿才顿悟没有及时表情于姨母,故才匆匆入拜……”
张岱先说了一下这是皇帝的意思,然后又说道:“姨母乃天子妇,并食于国,自无所缺。
但诸表弟成人后也需有钱事的帮补,才能从容于人间,岂可久仰父母。”
他有点拿不准皇帝让武惠妃参与进来是什么意思,能想到的可能就是皇帝对这事有点小兴趣但又不太大,所以让武惠妃这个工具人插上一脚,如果来年真的发展好的话,不排除直接收归内库的可能。
这么想或许有点小气,但想到这老登晚年为了享受,各种盘剥无所不用其极,看到某个新兴行业先点个灯开视野,等到日后发展壮大再收割,绝对是有可能的。
对此张岱也谈不上什么抵触,只要自己力量还没强大到能够挑战皇帝,天下都是人家的,何况一桩小买卖。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复杂的人事关系当中抓住那些可以帮助自己向上攀爬的元素。
至于说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会不会绑在寿王车上下不来,现在想这些没有用,庸人自扰而已。
李林甫下不来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人安禄山直接对那爷俩贴脸开大。
实力不行,什么时候都是随波逐流。
实力够了,你管我趴哪车?老子特么自己就是一驾车!
武惠妃听到这是皇帝的意思,而张岱又言及她儿子们的前途,顿时也不再是之前那副漫不经心的态度。
她神情变得认真起来,又不无羞赧道:“你姨母自幼生长于内宫,外间的见识实在不足,六郎你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置?若觉得力薄,我这里可以分派两个人员给你使用。”
张岱眼下也只是稍作通知,确定武惠妃有一个参与的意愿。
具体的经营和股权、话语权的分配,仍待完成岐王家这一桩业务,他从长安返回之后再商讨。
至于武惠妃提出要派人,张岱也没有拒绝。
只有武惠妃明确参与,他作为武惠妃的外甥,在这件事情里也就有不被踢出局的底气了:你们固然都是皇帝鹰犬,我也有枕头风直达圣听,不想好好过,那大家就互相伤害!
他在武惠妃这里一直待到天黑时才被内侍引出,倒是挺可惜没有见到皇帝。
不过转念一想眼下皇帝正扮演一个痛失手足至亲的深情男子,自然不可能到后宫内眷处瞎转悠。
接下来丧礼各项仪轨陆续进行,而岐王家财也在被快速盘点。
所谓浮财虽然不一定是指的钱帛,但一定是能够快速在市场上变现、价格也比较统一,因此盘点起来倒也快。
最终在洛阳发丧的前一天,岐王东都家财被盘点完毕,一共有一百七十余万贯,远远超出了之前张岱所说的百万贯,全都被收藏在道光坊仓邸中。
王元宝在见到这些钱财入库后,便也先一步返回长安、准备在长安筹措钱帛。
他虽然是长安巨贾,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钱压力也很大,所以需要筹措一番。
这件事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在都内一些权贵圈子里也已经不是秘密了。
毕竟岐王丧礼本就万众瞩目,巨额家财如何处置自然也让人津津乐道,所以许多人都已经在暗中留意。
接下来护送岐王棺椁返回关中的送葬队伍也从洛阳大内出发,庞大的送葬队伍前后长达数里。
张岱等挽郎们各自执绋于岐王棺椁两侧,神情肃穆、高唱挽歌,在左右观礼的洛阳百姓们注视下,沿天街一路向南,自定鼎门出都之后,队伍便向西折转,直投崤函道往长安而去。